1月16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主题记者会举行,介绍上海经济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市商务委主任朱民,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出席。
有媒体提问,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面对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深度调整,过去一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是如何应对的,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
骆大进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具有高技术密集型、高资本密集型、高政策敏感型等特点,近年来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成立专班,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调度和政策精准供给,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4月起,生物医药制造业稳步回升,预计全年产值从上年的1859.7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2000亿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着力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支持药械创新。加强创新策源,在肿瘤、代谢、免疫、神经等领域,加快创新药械研发生产和应用。2024年,全市共有7款国产1类创新药、15款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分列全国第二、第一。
二是着力优化助企服务。制定“四个100”清单工作方案,聚焦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管线和重点项目,构建企业服务专员体系,落实解决企业面临突出问题。
三是着力推进管理改革。率先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大幅压缩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间(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持续推动创新药械入院推广使用,进一步优化沪惠保适用范围,持续提升受益面。
四是着力促进开放合作。一方面,加强全方位对接服务,全力支持外资来沪在沪发展,提升总部和研发中心能级,布局更多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制造、贸易物流服务,加快外资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创新业务落地。另一方面,出台《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积极推动上海企业国际化发展,2023年以来,已有4个创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居全国首位,2024年海外授权许可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0.52%,全国第一。
五是着力强化金融赋能。成立总规模225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已遴选组建3个市场化子基金,投资成立产业并购基金,为企业提供“股贷债保担”等全方位金融支持。
骆大进表示,下一步,市科委将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服务工作,着力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坚持全过程创新、全链条加速、全要素赋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高品质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