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发现必备技能,手把手教你做分子对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分子对接是一种成熟的基于计算机结构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对接能够鉴定具有治疗价值的新型化合物,在分子水平上预测配体-靶标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技术(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MDM)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将小分子(配体)放置于大分子靶标(受体)的结合区域,再通过计算物理化学参数预测两者的结合力(结合亲和性)和结合方式(构象),进而找到配体与受体在其活性区域相结合时能量最低构象的方法。配体与受体结合时,彼此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学习如何进行分子对接。

扫一扫二维码

了解分子对接实用办法

1、蛋白结构和小分子结构获取及处理

蛋白结构获取:在PDB网站(https://www.rcsb.org/)下载蛋白的3D结构,本文以4FAA(COX2)为例。

小分子结构获取:在pubchem网站(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下载小分子的3D结构(sdf格式),本文以aspirin为例。

蛋白处理:打开pymol软件,fetch 4FAA:加载蛋白结构; remove solvent:去除水分子; h_add:加氢原子; 选择配体:select ligand, resn NAG;remove ligand:去除配体; iterate chain A, print(resi, resn):显示链的信息,去除副链。将结果导出为4FAA.pymol.pdb。

2、PyRx分子对接

导入蛋白结构:点击File-load molecule,打开4FAA.pymol.pdb,选中蛋白,右键—AutoDock—Make Macromolecule。

导入小分子:open Babel。

能量最小化:(1)右键—minimize all。(2)转换格式:covert all to autodock ligand (pdbqt)。

转换格式后选择配体的pdfqt文件—显示球体。

选择受体和配体分子:select molecules—forward

选择PDB靶点蛋白结合袋位置或者全选点最大化maximize。使配体完全包含在内。Run vina

对接完成后,导出表格,导出可视化文件:受体蛋白save as pdbqt格式。配体文件找到文件路径保存在受体蛋白同一文件夹中。

3、Discovery studio 处理可视化分子对接结构

打开软件Discovery studio,分别导入配体和受体的pdbqt文件。

设置颜色。选中受体结构右键 display style,选择线形及颜色。

把小分子的构象复制到受体结构页面。设置配体颜色。(stick size 改变结构线条粗细)

获取二维对接图像。

简单的分子对接就完成啦!Pyrx也可以进行多个小分子批量对接,大大减少了手动工作量。想要尝试的同学快行动起来吧。

扫一扫二维码

了解分子对接实用办法

 往期推荐 ·

天医大课题组Nature子刊探究衰老热门议题,多组学分析揭示年龄相关的脂肪变性相关机制

网络药理学+多组学医学一区,中山二院团队发现中药四逆汤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

谷歌Deep mind团队最新重磅,AlphaMissense突变预测准确率可高达90%

中科院实验室一区23.9分!发现肝脏自我再生的关键因子

关于集思慧远

集思慧远(GENEPIONEER)提供如下优势技术助力科研:a.专业的医学方案整体设计,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并提供干湿结合实验。b.为医药类客户提供新靶点发现及验证服务,通过ABPP/TPP/DARTS等技术结合蛋白质组学加速小分子药物靶点发现。尤其善于运用2022年诺奖化学奖技术点击化学快速高效发现新靶点。c.临近标记等蛋白互作新方法提供蛋白互作研究。d.小分子高通量修饰改造,高通量细胞/斑马鱼药物筛选。改善现有临床药物结构和功能。我们将生命科学和化学相结合,助力客户达成科研创新的目标。更多信息请浏览:genepioneer.cn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No one can change another. But one can be the reason for another to change.
没人能改变另一个人,但是某个人能成为一个人改变的原因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