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打造综合成本“洼地”、营商环境“高地”

鸟瞰泸州。 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泸州市江阳区泰安街道一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需求,并开展惠企政策宣讲。 张红 摄
□乔陆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新一期《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由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申报的“以诚信建设赋能营商环境 推动‘好信用’‘好环境’同向而行”作为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截至目前,泸州市已有35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近年来泸州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泸州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65.3亿元,居全省第7位。

  除了实实在在的数据,还有很多让企业暖心的地方:出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30条”措施,深化投资项目“三段式”并联极速审批,建立“一‘泸’检查”工作机制,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万人助万企”等活动。

  营商环境正成为各地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主赛道。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列先进的泸州市,有哪些新思路、新做法?优化营商环境,泸州将如何继续发力?

降成本

改革措施从纸上“落地成金”

  “现在‘拼车’模式出口,我们的货源多了,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在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看着逐渐远去的中欧班列,成都创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监胡安祥高兴地说。

  物流降本增效的背后,是中欧班列“拼车”模式的创新探索。“一趟中欧班列要集货55个集装箱货柜才能开行,在传统‘一对一’运输模式之下,出口量不大的零散货物难以成行。”泸州市口岸物流办物流产业科科长张青红表示,2023年11月,泸州市创新推出中欧班列“拼车”模式,将零散货物串联起来集整发运,从“一对一”变为“一对多”。

  张青红算了这样一笔账:“拼车”模式下,从泸州到中亚地区,货运集货和运输时间较以前节约5天左右,节约站点间转运费约每个标箱2900元。今年7月,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十四批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泸州市口岸物流办创新中欧班列拼车模式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入选。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泸州正扎实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首个西南农资骨干流通走廊,已推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下降至14.8%。

  “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简政放权、市场竞争、科技创新等内容,最后都会反映到企业成本上来。”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继去年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1”政策后,今年泸州再次聚焦企业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出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30条”措施。1—9月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亿余元、减免资金15亿余元。

  改革措施从“纸上”一条条落地,变成了为企业节省下来的一笔笔资金。例如,通过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广应用电子保函(保险),今年1—9月,泸州市共开具电子保函(保险)7104笔,同比增长17.2%,释放企业资金压力16.52亿元。

破难题

力争对企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放眼全省,泸州可谓是营商环境的“高地”。

  围绕“政务、法治、要素、创新”四大环境,泸州组建了20个工作专班,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市领导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政务服务“一窗受理”等举措获全国推广,大大方便了企业办事;深化投资项目“三段式”并联极速审批,缩短了项目开工时间……这些都是泸州的创新之举。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不方便”的感受依然存在。比如,频繁地接受相关部门调研、检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扰;再比如,一些企业反映问题后,“要么没结果,要么见效慢”。

  “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优化为企服务,根本在于打破堵点难点,真正解决问题。”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企业服务要力争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针对经营主体被频繁检查的问题,2023年8月,泸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措施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今年起,泸州市建立“一‘泸’检查”工作机制,统筹市县乡三级行政机关“综合查一次”,提升部门协同监管效能,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针对泸州市各类企业反映的诉求问题收集渠道多、交办分散、解决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泸州市发展改革委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意见收集渠道与12345热线紧密结合,建立了泸州市12345涉企诉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对企业诉求收集、交办、督办、回访形成闭环办理。截至9月底,受理企业诉求1777件,及时反馈率100%,企业满意率97.7%。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在优化营商环境之路上也会偶尔“碰壁”。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管理职能限制,垂直管理部门还未完全实现数据开放共享,跨部门、跨行业信息整合存在困难,导致“一网通办”无法完全实现,“深化改革,优化完善为企服务,还需要更多精准的举措”。

谋创新

做强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的竞争力

  好的营商环境,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地方竞争发展的利器。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泸州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高端创新人才短缺,关键技术攻坚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新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的竞争力所在。在以改革破难的基础之上,泸州正在频频发力培植创新沃土,带动创新主体活力,营造最优创新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泸州分中心高质量运行,川渝毗邻地区(泸永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工作启动,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探索性开展,大院大所“智汇酒城”行动实施,医药化工“研发+转化”中试基地启动建设……围绕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泸州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行动”,4家企业获评全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670亿元、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8.1%。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困扰很多地方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泸州市创新思路,借鉴科技特派员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创新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管家式”“顾问式”增值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1—9月,全市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1.7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24.4%。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奋力推动泸州建成让广大经营主体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的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Happiness isn't about getting what you want all the time, it's about loving what you have.
幸福并不是一味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是珍爱自己拥有的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