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秦酒
药品价格治理正在逐步“移植”到器械行业,医疗服务价格治理成为行业改革的“牛鼻子”。
01
第一批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启动
最高降幅70%
近日,业内流传出一份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一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全文见文末)
《通知》明确,近期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部分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地区间价格差异大,穿透分析发现项目价格构成中的设备折旧、耗材成本相差悬殊,甚至出现同一仪器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台千余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同一试剂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套五、六十元到三百多元不等情况,虚高成本推高了检查检验价格。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推进地区间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相对均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将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工作。
第一批治理项目范围涉及四大项目,分别为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型钠尿肽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等地区间设备采购成本差异大、耗材试剂成本差异大、政府指导价差异大的4个项目(价格目录见文末)。
以单项价格全国中位价、平均价或第一价区次低价的低值作为目标价,督促降低设备耗材偏高的采购成本,下调项目价格至目标价附近。现行价格水平低于目标价格的,暂不调整价格。价格水平确实偏低的,可在后续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参考治理目标要求适当调整。
其中,血栓弹力图试验治理目标价170元,收费最高的省份达360元,最低的省份100元,26个省份价格高于目标价。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色谱法)治理目标价30元,收费最高省份88元;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治理目标价30元,收费最高的省份达100元,对比目标价,该省糖化血红蛋白收费降幅达到70%,21个省份价格高于目标价。
B型钠尿肽(BNP)测定,治理目标价180元(化学发光、免疫荧光收费统一),最高的省份达345元,17+9个省份价格高于目标价;酶标记法测定治理目标价80元,最高的省份达170元,3个省份价格高于目标价。
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NT-proBNP)测定,治理目标价150元(发光、荧光收费统一),收费最高的省份达338元,19+8个省份价格高于目标价;酶标记法治理目标价80元,最高的省份达130元,2个省份价格高于目标价。
目前,地方上已陆续响应,重庆、福建等地开始陆续对相关价格开展征求意见工作。
02
牵住服务价格改革的“牛鼻子”
背后是全链条价格治理
类似于“四同药品”价格治理,通过价格进行纵深改革的逻辑开始应用在器械行业。
但药品和临床的界线相对清晰,置换到耗材领域,始终面临技耗分离不彻底的难点。此次国家医保局在试剂领域进行服务价格治理,可谓是一次全新探索。医保局通过大数据发现技耗分离情形下的耗材、设备采购价格不合理的问题,而牵住了医院这一头,就牵住了背后整个价格链条。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认为,医保局大数据抓的很实在,这确实是耗材、试剂在院端不合理价格现象的关键环节,抓住了七寸。
他分析,耗材品类品种数太过丰富,医保局很难每个都去谈。这次医保局通过市场调研和经济学测算,拿捏住一个合理的服务总价水平,放进价格目录,之后的事让医院自己去跟企业谈价格,“交给市场,让市场去解决。”
地方上,这种“抓七寸”的尝试也已经开始。
日前,江苏推出全国首次“医疗服务集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开展带量采购,与以往不同,集采投标主体皆为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
全省医疗机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收费将降至每人份600元左右,与集采前相比,降幅约50%。实现了一次从“产品集采”到“服务集采”华丽转变。
不仅打破了试剂行业长期存在的“专机专用”壁垒,同时丰富了“技耗分离”的内涵。将无创基因检测全过程拆分为“开展检测产生测序结果”和“医生审核出具诊断报告”两个环节,将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验公司均可开展、通用性强的“开展检测产生测序结果”作为“耗”开展集采,将“医生审核出具诊断报告”作为“技”单独通过修订项目另行收费,实现检测环节服务和审核诊断报告的“技耗分离”。
同样,江苏也是牵住了价格链条的“牛鼻子”。集采的服务端降价后,背后的谈价由医院进行。集采公告中提到,“医疗机构应事先与相关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协商解决相关检测试剂供应及价格问题,确保能正常开展检测操作完成检测任务量”。
除江苏外,四川也在近期有所行动。10月11日,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等八部门印发《四川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公立医疗机构主动降低偏高的检查检验等项目价格,产生的降价空间可用于扩大调价总量。
可以发现,价格治理并非一味降价,在大数据监管下,虚高价格会及时调整降价,而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但拥有较高技术劳务占比的医疗服务项目,有望优先提价。
仲崇明认为,价格治理要回归两个预期:一是量价挂钩,本该用但用不起的人,可以用了。二是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定价,不管是技耗合并实施还是技耗分离,只要是临床该用的,医保都应该支持,也应给予合理定价。
此次在试剂领域的院端价格治理,也许只是个开端。未来已来,医疗服务价格治理下,留给其他器械领域喘息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