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作为生物医药传统药企代表,上药信谊常年会生产30多种药品。在数字化建设上,上药信谊有着自己的特色探索。一起来了解它的“数字蝶变”故事。
打造一个智能制造的先进样板工厂
来到位于浦东新区新金桥路905号的上药信谊,在其微生态大楼的一层走廊,白墙上有个醒目的红色大圆,其上写着大大的“精益”二字,以此为中心,“D”“R”“E”“A”“M”五个字母如卫星环绕地球,转出各自的“轨道”。
“这座微生态大楼是我们2013年启动建设的‘梦工厂’。”上药信谊副总经理,信谊总厂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钱磊介绍,整个大楼共三层,一层是原料生产区,包括三个原料菌种各自的独立生产区;二层为制剂生产区和仓储区;三层是暖通机房和QC实验室。
靠近白墙,仔细看去,“D”代表Digital(数字化),“R”代表Reliable(质量可靠),“E”既代表Environmental(环保)也代表Efficient(效率),“A”代表Automated(自动化),“M”代表Morale(士气),这就是“梦工厂”的精气神。
沿着走廊向前,在大楼的控制中心,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一张长桌,桌上摆放着几台显示器,两位工作人员正坐在显示器前。在六七米开外的正前方,是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各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能耗等一系列数据。
来到二楼,只见胶囊填充间内一粒粒胶囊正从机器中不断喷涌而出。在散剂的包装车间,长长的流水线上,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一袋袋散剂进入包装线,从装药盒到塞说明书、打批号、做成中包并打包装箱,再到最后进入冷库,几乎不用人工操作。每满12箱,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就会根据指令将12箱药物装车运回冷库。
微生态大楼已集成了智能工厂的五大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重点管控,对物料、生产数据进行全过程防错与追踪。正是这些系统,实现了全厂制造运营数据的透明、及时、共享。
借助“梦工厂”这个数字化的高起点,上药信谊绘制出了整个信息化架构,并以此为蓝图,于2014年率先开始了医药行业的MES探索,走上了信息化建设的漫漫征程。
数字化探索的道路绝不是一马平川
10年过去,上药信谊如今已完成了培菲康、利巴韦林和二甲双胍三个品种的MES项目建设,实施部署了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ERP(资源规划系统)、SCADA(数据采集系统)、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EMS(电力和能源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多个核心业务系统,有机地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融入到整个生产管理之中,并实现了与高架库、机器人、生产设备等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
探索的道路绝不是一马平川,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者体会更深刻。“在数字化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除了顶层设计,底层逻辑也很重要。”钱磊介绍,以微生态工厂为例,由于它生产的是活菌生物制剂,在生产过程中,既要有无菌保障的措施又要提升产品本身的活菌数。在引入标准MES系统时,必须结合药品本身的产品工艺,包括菌种的发酵、离心、冻干,尤其是制剂的批次管理,去设计贴合自身工艺处方的系统流程。
“MES系统流程设计要服务于生产车间,并得到生产车间的认可。生产车间有自己的生产任务,无法长时间配合、帮助改进信息化方案,所以需要自己去探索、学习、掌握不同药物品种的生产工艺以及GMP的相关知识。”钱磊说。
渐渐地,一个又一个难题被解决。“我们是老牌药厂,要做符合自己发展特点,适合自己产品需求的数字化建设,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往前走。”钱磊感慨道。
数字化升级没有终点站
对于上药信谊来说,打通了培菲康、利巴韦林和二甲双胍三个品种的MES系统,数字化的探索只是做了部分。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品种都用上MES?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实施无纸化?
钱磊解释,因为每一个产品的工艺不同,都需要专门设计它的MES工艺处方,这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目前已实施的三个品种是系统和纸质并行的状态,没有彻底实现无纸化,还有一些难题待解决。
“固体制剂整体设备先进性较生物制剂还稍显落后。尽管上药信谊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推进设备的更新,但仍有部分老旧设备的工艺数据无法自动采集。另外,上药信谊正在努力打通固体制剂无纸化的路径,这需要大量的验证工作来进行完善。”钱磊表示,对于这个问题,上药信谊正在与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力求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无纸化发展道路。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