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多次应用新型材料治疗儿童各类先心病。日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采用新型“可吸收封堵器”成功治疗一名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
4岁的安徽小女孩玥玥日前完成“心脏室间隔缺损封堵”,成为上海首例采用新型“可吸收封堵器”的案例。“孩子出生20天后发现室间隔缺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不希望女儿进行开胸手术或将金属封堵器遗留体内,当时了解到国内有可降解封堵器正在研发中,所以我们就一直坚持等了三四年,很感谢李主任及他们医疗团队,给孩子还原一个完整的生命。”玥玥父亲向记者介绍。
室间隔缺损是儿童先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每年收治该疾病患儿近千例。过往治疗方式中,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或经皮介入封堵治疗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手术创伤或是金属封堵器植入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而新型“可降解封堵器”的出现,为室间隔缺损乃至先心病治疗开创了新道路。早在2006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李奋教授,在国内最早提出“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儿童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能,并获得国家级课题资助开展研究。2010年,其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发表了全生物可降解材料用于先心病介入封堵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显示了可降解材料用于先心病介入封堵的可行性。2022年,李奋教授参与完成了国际上首例“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病例,此次患儿玥玥成为该技术在上海应用的首例患者。
“我们的介入导管通过血管进入心腔,玥玥就是在腹股沟的地方进行穿刺,导管送进去以后,到了室间隔缺损处,第一把‘封堵伞’就会张开来,然后我们控制输送系统,慢慢朝后拉,再放开第二把‘封堵伞’,前后两把‘伞’就把这个洞‘堵’上了”,李奋教授拿起传统金属植入材料向记者模拟过程,他表示封堵原理相同,但植入的材料已发生革命性创新。区别于传统金属植入材料,“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植入后12个月基本实现体内完全降解,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逊于金属封堵器。
李奋教授表示:“我们不能让它降解太快,因为在降解时如组织还没长好,缺损可能会再通,但也不能降解太慢,否则组织修复到一定时间将会停止修复,材料降解后组织还会遗留分流,所以我们一般要求1年左右,目前这个产品可以上市并真正应用于临床使用的,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原创的。”
文字:李理
摄影:闵迪
编辑:倪竹馨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