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上海市医学创新转化指数发布

日前,2022年度上海市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发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拔得头筹,上海市东方医院成为唯一上榜的区属医院。

上海市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即p-MIT40指数),是在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委会指导下,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政策研究、软科学重点等科研项目支持。评价对象为上海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专注于评价医学专利质量和成果转化落地质量,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评价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实力。2020年首次发布,此次是p-MIT40指数的第四次发布。

图片[1]-产医融合促进临床药械研发转化,上海市医学创新转化指数发布-Hypeptide

当日,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联合年会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李济宇主持发布了《2022年度医疗机构医学创新(专利)转化指数(pMIT-40)》。李济宇指出,我国不乏强大的医学成果创新的前端能力(论文、奖项),但医学成果创新转化的后端能力(产品)仍然是短板。而p-MIT40指数专注于评价医疗机构的创新转化实力,课题组的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运用熵权法和TOPSIS综合评价法等构建了多维度、全客观、可复测的评价体系。“为促进国内医疗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的氛围,今年首次将指数评测体系上线移动端推出,通过信息化建设手段,将评测的范围逐步拓展到全市乃至全国的三级医院。”李济宇说。

会议期间,《多角荟——“陆家嘴对话”之产医融合高端对话》专栏节目启动。作为著名的“陆家嘴对话”栏目之一,《多角荟》产医融合高端对话专栏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凝聚智慧、力量和资源,以医学研究成果为科技创新策源,以新药新器械新技术转化为目标,让更多产学研医主体参与,促进多产线上下游合作,汇集更多金融、大数据要素资源。

文字:张琪编辑:姜天瑶*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