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诊疗总人次超9300万,广州如何把医疗资源“流量”转换为生物医药产业“增量”?

  10月21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筑梦现代化·广州“进”行时——广州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广州市政府在内的多个相关部门介绍广州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生物医药政策支持体系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作为大湾区医疗高地,广州集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6800家,今年上半年,诊疗总人次达9300多万。此次发布会的召开,彰显了广州通过加强全方位政策支持,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努力把医疗资源的“流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的决心。

  发展优势:丰富医疗资源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广阔空间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关系着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需求;一头牵着经济发展,积蓄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

  广州实时人口近2400万,是大湾区人口最多的城市,集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6800家,包括47家三甲医院、8个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今年上半年,诊疗总人次达9300多万。这些丰富的医疗资源,为生物医药企业成果转化和市场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汇集了6500多家相关企业,集聚世界500强12家,上市公司23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包括一大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在此发展壮大,助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发展规划:聚焦四大板块,制订五年行动计划

  今年年初,《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审议通过,聚焦创新、集聚、生态化、国际化等四大关键方面,提出28条具体措施。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孟昊表示,广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势的工作要求,勇立潮头、抢抓机遇,全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强大动力,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与福祉。

  孟昊表示,生物医药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广州聚焦生物药、化学药、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四大板块,综合考虑国家鼓励方向、产业发展趋势、广州产业基础和优势学科,细致开展产业细分领域梳理,通过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目前,广州正根据广东省近日发布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精心制订五年行动计划,瞄准选定的重点赛道精准发力,力争5年内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构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开放式产业枢纽网络,推动科学发现、药物研发、成果转化向高精尖发展,打造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结合示范标杆。

  在园区建设方面,广州围绕做强“一核两极”,即以广州生物岛为核心,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航空枢纽为南北两极,集聚引擎,以生物岛为品牌,形成广州生物医药“一岛多园”的格局。引育项目方面,广州密切跟进在穗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通过综合评估筛选,积极做好融资对接、增资扩产等服务,力争靶向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把临床试验资源的“流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关注:首批24款创新药械产品应用推广前景良好

  创新药械研发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研发后能否快速产业化和商业化,关系着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创新投入动力。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王玉印介绍,广州发布了《第一批创新药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的制定,将给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企业将有更强动力推进创新药械研发,更有能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首批纳入《目录》的创新药械产品共24款,7款为药品,17款为医疗器械。其中,既有整体技术和产品功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目前获批适应症数量最多、获批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适应症数量最多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药产品,也有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IVD检测试剂盒,首创专用于免疫吸附治疗的血液净化设备等医疗器械产品,均在创新性、临床应用和技术领先性方面具备优势,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附:关于发布《广州市创新药械产品目录》第一批入选产品的通知

  政策保障

  多维度促进创新药械入院应用

  为促进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支持创新药械临床应用,今年9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在创新药械发展全链条环节上提出了三个方面,共十条具体举措,旨在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表示,《十条措施》聚焦创新药械研发、临床研究、入院应用、监测考核、工作保障,全方位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十条措施》落地见效,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链接院企合作。目前已与近百家药械企业、科研机构、第三方平台等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梳理创新药研发、入院等相关环节各方关注点,促进衔接医院和企业深度融合,提升医药创新产研用的效率。

  二是优化临床研究服务支撑。印发《广州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联盟单位伦理审查互认沟通协调机制,助力提高创新药械研发效率。研究制定《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型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办法》,进一步优化临床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致力打造医疗卫生人才高地。

  三是开展广州地区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聚焦中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设立重点、创新与青年三大类项目,着力提升广州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金融赋能:基金认缴规模合计超2800亿元

  广州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温科银表示,广州持续营造风投创投良好发展环境,引导风投创投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目前全市投向生物医药领域的基金超300只,认缴规模合计超2800亿元。

  温科银表示,广州市委金融办将持续营造风投创投良好发展环境,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引导风投创投机构精准对接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需求;聚焦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特点和融资需求,做好高效孵化、产融对接、上市培育工作。

  资金补助:强化国际研发支持,推动企业出海

  每年度组织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主要对广州市生物医药企业、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的新药临床研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机构认证、研发服务和临床试验服务活动进行奖补。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吴汉荣透露,广州正加紧研究拟定新一年度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补助申报指南。新的指南强化国际研发支持,保障企业出海,新增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支持,将对符合条件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面向海外布局研发生产,推动更多本土创新产品走向全球。

  补助对优质企业倾斜,强化产业成效。新的指南更多的从创新性、先进性、市场规模等多个维度加强补助力度,以支持更有创新性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放宽形式条件,保障创新主体应享尽享。新的指南进一步夯实科技企业作为创新补助受惠主体的地位,有效避免部分企业因未及时申报、材料缺失等原因而未享受到补助的情况,使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创新补助。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To the path of timber, iron and steel will never regret bright spray of molten steel was abandoned.
为了走上成材的道路,钢铁决不惋惜璀璨的钢花被遗弃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