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ASH丨施均教授:高效、低毒——基因治疗将为β-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开辟新径
第四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于2024年1月5日-7日在天津召开。本届大会以“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为主题,围绕血液学科的核心发展方向,以及新时期下的血液学基础研究、转化及临床诊疗中面临的重大学科问题,开展热点及前沿分享和深入探讨。与会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院长施均教授接受采访,分享基因治疗在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本次大会设置了红细胞疾病专题论坛,作为论坛主席,请您谈谈此次专题论坛有哪些亮点内容?
施均 教授
本次红细胞疾病专题论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亮点内容。第一,论坛聚焦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溶血性疾病。针对溶血性疾病,补体抑制剂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案。这种治疗策略可以高效控制溶血发作,使患者体内血红蛋白浓度恢复到接近正常或正常水平。目前,补体抑制剂已进入我国临床,改变了既往无药可治的局面。第二,论坛还关注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均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指标和模型的发现与建立,也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哪些患者能够更高效地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传统治疗方案中,部分β-地中海贫血患者长期依赖输血。我国存在血源紧张、血制品供应不稳定、铁过载等多重困境。请您谈谈目前我国β-地中海贫血患者仍存在哪些未满足的治疗需求?
施均 教授
目前,β-地中海贫血患者仍存在以下未满足的治疗需求。第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唯一疗法,但存在配型成功率低、费用高、年龄限制等问题。临床上常采用替代治疗为患者进行规律性输血,但反复输血会导致患者肠道铁吸收过多,引发继发性铁过载,故输血治疗与祛铁治疗十分重要。第二,部分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脏器功能受损,不适合接受移植前预处理方案。针对此类患者,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的基因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移植前预处理方案带来的风险。并且我相信未来3-5年,基因治疗将成为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新型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的出现给β-地中海贫血患者带来了希望,本次大会您也作了相关主题报告。您认为基因治疗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具有哪些优势?
施均 教授
基因治疗是一种将造血干细胞体外编辑后再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治疗方案,具备毒性低、疗效好等优势。部分身体状况差、脾脏较大以及铁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基因治疗。目前,一些针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治疗如慢病毒基因疗法KL003、基因编辑疗法BRL-101等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基因治疗仍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我相信未来2-3年,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能够证实基因治疗可以为大多数β-地中海贫血患者带来不错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施均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院长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再生医学诊疗中心、贫血诊疗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红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第一届内科学分会委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
科研方向:造血再生理论基础及创新性造血干细胞临床研究
编辑:李佳珊(实习) 医脉通校对:柴子越审核: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