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2月21日,医药生物板块表现强劲,沪深300指数上涨1.00%,而医药生物(申万)指数涨幅达1.88%,超额收益显著。创新药与AI医疗成为两大核心驱动力,迈威生物-U(+21.69%)、国际医学(+20.07%)等个股领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加速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加速全球竞争力提升
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2025年初,国家医保局召开创新药企业座谈会,明确从研发、定价、支付等多维度优化政策框架。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创新药扶持措施,包括商保协同、研发补贴、丙类目录扩容等,旨在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业内人士指出,政策细节的深化将进一步提升创新药企的市场准入效率与回报预期。
险资有望成“耐心资本”重要来源
近期市场热议的险资投资创新药政策草案,释放出引导长期资金入场的积极信号。尽管“1.75万亿增量险资”的解读存在争议,但政策提出对符合创新药投资比例的险企给予税收优惠、大病保险承办等支持,为产业引入活水。分析认为,若配套细则落地,险资或通过一级市场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间接推动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
本土药企国际化进程提速
头部企业如百济神州、康方生物通过全球临床试验与授权合作(License-out)加速出海。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欧美市场收入占比超80%,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8.6%,其市值超越传统龙头恒瑞医药,折射出市场对创新药企国际化能力的重估。行业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生物技术交易占全球比例从12%跃升至30%,跨国药企加速绑定中国创新力量。
二、AI医疗应用深化,重构研发与诊疗效率
AI赋能药物研发“降本提速”
生成式AI技术正缩短药物发现周期。例如,复星医药的PharmaID平台引入大模型后,靶点筛选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4个月,研发成功率提升10倍。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企业通过AI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加速双抗、ADC等前沿领域突破。政策层面,监管部门鼓励AI在辅助诊断、精准医疗等场景的应用,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医疗设备与数据模型协同发力
AI医疗硬件端,三诺生物、鱼跃医疗等企业聚焦智能监测设备,结合慢病管理数据优化产品功能;软件端,医脉通、金域医学等布局医疗大数据模型,提升诊断准确性与服务效率。国际医学等机构通过AI影像分析、电子病历结构化,显著提高诊疗效率,其股价涨幅反映市场对AI临床落地的乐观预期。
短期热度与长期价值并重
尽管AI医疗板块近期受概念驱动涨幅显著,但业内人士指出,技术真实价值需依赖应用场景的规模化验证。政策明确支持AI与医疗深度融合,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细分领域的技术标准与伦理规范出台,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中长期看,AI与创新药的协同效应或成为医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注:本文所述市场数据及政策动向均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