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合成生物技术“旗舰队”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北京市昌平区:

  打造合成生物技术“旗舰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窦悦恒 李琭璐

明亮的实验室,忙碌的科研人员,不停歇的各种仪器……不同于制造业,这里的生产核心是静静在培养皿中“工作”着的“细胞工厂”。这些“工厂”“吃”进去的是葡萄糖等廉价生物质原料,经过合成生物技术加持和微生物的发酵,分离纯化后即可生产出类胡萝卜素等高附加值产品。这就是合成生物技术的“结晶”。6月19日,记者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中,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感受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方向和各区产业定位,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及美丽经济、农业及食品、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全面衔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工作部署,挂牌了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北京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未来科学城合成生物制造育新基地。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是昌平区推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一个代表。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李响告诉记者:“我们用行业领先的生物发酵法生产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产品。相较于传统的植物提取法,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可以大幅节约耕地资源。”该公司通过设计微生物生命体,创新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产方式,1立方米大小的发酵罐可以实现约250亩农田种植作物的生产效率。接下来,该公司还将继续在农业领域发力,在研发新型固氮菌剂和生长调节活性分子等领域发挥合成生物技术的作用。

  走进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会客厅的生物农业展览区,吸引记者目光的是生物农业这一展区。特化活性酶、经过基因编辑的作物种子、用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特殊药剂等新产品映入眼帘。合成生物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方向主要涉及育种、作物增产及作物品种改良等方面。

  “目前,一些代表性企业在合成生物技术方面已经做到了国际领先,包括齐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医药健康产业处副处长郭玉东对记者说,齐禾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核心技术体系,能够实现基因的精准敲除、碱基替换、基因表达精细调控以及大片段DNA精准插入等复杂的多重基因操作。目前,齐禾公司已实现对多个作物的农艺性状(抗病、抗虫、耐除草剂、抗逆、高产)及品质性状(甜度、营养、颜色)的精准改良,缩短了育种周期。

  近年来,昌平区积极对接央国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目前,该区已聚集12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2024年全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收入超6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项目17个,投资超43亿元。已初步成势的合成生物企业集群,正如协同作战的“旗舰队”一样,驶向广阔的蓝海市场。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