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全球第三大多肽CRDMO光环,泰德医药要面对的“坎”依然很多。
文| 顿河
编辑| Kathy
一家成立仅4年的CDMO公司,日前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在GLP-1的火热加持下,全球多肽药物研发需求日渐飙升。故事的主人公泰德医药,正是主要向药企提供多肽的研究、开发及制造等服务的公司。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就2023年销售收入而言,泰德医药已经是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合约研究、开发及生产机构(CRDMO)。
透过这份招股书不难发现,虽然成立仅4年,但泰德医药此番IPO的核心资产,是有着23年历史的国内老牌CDMO企业中肽生化。
纵然作为如今位居全球第三的行业龙头,中肽生化也曾因业绩惨淡遭上市公司“骨折”出售、而泰德医药正是“捡漏”的一方。若有时光机,不知道昔年“贱卖”中肽生化的信邦制药,如今还会不会再选择以巨亏超10亿的价格出售资产……
全球第三大CRDMO,有点“虚”?
从泰德医药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公司2023年营收3.37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1.5%,仅从2023年销售数据计算,弗若斯特沙利文将泰德医药定义为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CRDMO。
然而,产能的限制、客户需求减少带来的业绩下滑、海外业务也可能存在的地缘政治风险等等,都成了泰德医药未来发展中难以避免的不确定因素。
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的火爆不言而喻。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607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1%,且预计将于2032年进一步增长至261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6%。
虽然多肽概念火热,但泰德医药的营收与净利润都出现不增反降的情况。
过去三年,泰德医药的营收分别为2.82亿元、3.51亿元和3.37亿元;净利润为1.08亿元、1.28亿元和1.01亿元。很明显的,自2022年至2023年,泰德医药的业绩出现了与市场火热增长相反的趋势。
对此,泰德医药直言,业绩下滑的原因来自于主要客户的需求在减少。泰德医药表示,三名主要客户因其自身多肽药物开发资源、计划及周期的变化而大幅减少对我们服务的需求。
客户需求减少的同时,泰德医药的收入结构也存在一些挑战。目前,海外项目收入占泰德医药总收入比例较高。具体来看,2023年,泰德医药在国内市场收入占比仅为22%;美国占比为34.1%,欧洲占比为18.6%,欧美市场合计占比保持在50%以上;日本市场也增长至21.8%,几乎与国内市场占比持平。在愈发复杂的地缘政治影响下,供应链企业的海外收入面临着极大挑战。
最被看重的产能规模上,泰德医药也亟待补强。
从赛道属性看,将临床开发及生产外包予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制药及生物公司占全球多肽类药物市场的百分比约达70%,因此,产能规模是行业核心竞争壁垒之一。
泰德医药招股书显示,2023年泰德医药钱塘园区的多肽API年产能为500kg。但如果对标同赛道的其他公司,泰德医药并不具有优势。公开资料显示,诺泰生物的多肽产能已达吨级规模;药明康德多肽固相合成产能已增长至32000L,对应约3.1吨;圣诺生物多肽产能预计提升至1.2吨以上……
这一次的IPO募资也将用于泰德医药扩张产能。该公司表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生产园区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工作,中国医药港小镇园区也预期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运作。未来两至三年内公司计划将年产能提高约1000至2000千克,以应对接近临床及商业化后期的对GLP-1产品的潜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泰德医药的多肽管线中,包含和7个客户之间的9项GLP-1药物开发项目。可以说,在“减肥神药”GLP-1大火之际,泰德医药也借着GLP-1东风启动了上市进程。
但闯关港股能否成功,目前还要画上一个问号。
贱卖、捡漏与IPO,估值成迷?
泰德医药短短四年时间跃升为行业头部公司,离不开当年信邦的“甩卖”、中肽生化原创始人的“捡漏”,才能实现如今的华丽转身。
泰德医药以中肽生化作为核心资产赴港IPO,最“捶胸顿足”的人或许要数信邦制药。信邦制药曾斥资20亿元收购中肽生化以进军生物医疗领域,最终却因业绩下滑而不得不“贱卖”资产。这也成就了今日的泰德医药。
回看这两家公司的诞生,泰德医药与中肽生化的可以说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泰德医药的执行董事李湘,正是中肽生化的创始人。
李湘在2001年成立中肽生化,通过UCPharm Company Ltd.和American Peptide Company持有其100%的股权。此后,中肽生化经历了多轮股权变动,徐琪及李湘的胞妹李湘莉先后加入中肽生化。截至目前,徐琪担任泰德医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CEO,李湘莉为执行董事,徐琪、李湘莉现任泰德医药控股股东。
2015年,信邦制药希望通过中肽生化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并最终花费20亿元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的方式,以远超账面净资产的高估值收购了中肽生化,评估增值率达到727.27%。
与此同时,李湘、徐琪还进入信邦制药的董事会,分别担任副董事长、非独立董事。
可以说,信邦制药对于收购中肽生化之后的未来是信心满满的。信邦制药曾公开表示,中肽生化的业务发展路径是由国外向国内延伸,创新药向仿制药市场拓展。这一发展路径帮助中肽生化利用国际创新药市场积累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反哺国内市场,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壁垒。
彼时,中肽生化曾承诺在2015年至2017年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26亿元。
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中肽生化的营收分别为2.09亿元、2.65亿元、3.06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253.06万元、1.24亿元、1.25亿元,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完成了其在2015年时的承诺。
在2015年收购完成后,中肽生化几乎成为信邦制药盈利的半壁江山。但好景不长,业绩承诺期刚过,中肽生化的业绩“大变脸”,开始了下滑之势。
2018年,中肽生化净利润仅有6031.2万元,同比下降53.14%,当年信邦制药对其计提商誉减值金额15.37亿元,到了2019年,中肽生化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4829.86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信邦制药的后腿。
中肽生化业绩不佳让信邦生物动了“优化”的念头。2020年,信邦制药以中肽生化等子公司的发展存在瓶颈、需要巨额资金在海外建厂或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较为负面影响为由,选择剥离中肽生化等公司。
信邦制药放弃中肽生化,这也给徐琪、李湘、李湘莉等人重新拿回中肽生化创造了机会。
2020年,泰德医药成立,实控人为徐琪的琪康国际占比51%;李湘莉及其配偶的公司杭州海鼎占比49%。当年6月,信邦制药以7.5亿元将中肽生化及康永生物(原由中肽生化运营的诊断业务板块)100%股权转让给泰德医药.这一价格,较信邦制药2015年的买入价相比,简直“骨折”。
换言之,在2015年将中肽生化及康永生物以20亿元卖给信邦制药后,李湘、徐琪等人仅用7.5亿元就又买回了上述资产。
不过,这也让如今中肽生化的估值成了迷。在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分析看来,2020年泰德医药以7.5亿元的价格从信邦制药收回核心子公司股权,2021年,泰德医药经历了两轮股份认购,已付每股成本逐步升高至22.5元/股,对应总市值已经达到约28.13亿元。
信邦制药20亿元的收购价、泰德医药7.5亿元的回购价与如今28.13亿元的估值,过山车似的波动也让投资者产生诸多疑惑。
或许,信邦制药也没想到,如今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CRDMO会是当几年前“拖累”自己亏损十几亿的那条“后腿”。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