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越高净利越低!?三大专业车企也直面寒冬: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鑫安保险三年投资收益率仅为0.01%…

本文源自:险企高参

三家专业车险机构大比拼!成本无优势,投资没把握,净利下滑已是常态!?多个“搅局者”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中小机构恐愈发艰难……

新能源汽车的火爆,让车险市场也跟着“火热”起来。半年时间内,多家机构纷纷通过入股或合作等方式争取车险市场份额。而背靠头部车企,较早一批成立的三家专业车险机构虽看似依旧“岁月静好”,背后的日子或许也没那么好过。

《险企高参》发现,背靠一汽集团的鑫安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安保险)、背靠广汽集团的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诚保险)以及被安盛集团收购的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盛天平)三家专业汽车险企当当中有个奇怪的现象——保险业务收入越高利润越低。如这三家中保险业务收入最高的安盛天平,其2023年的保险业务收入为65.35亿元,然而净利润却亏损1.29亿元。位居第二的众诚保险净利润则常年“压线”,多年净利不足1亿元。反倒是保险业务收入最少的鑫安保险却赚的最多。2021年净利润达1.28亿元。是三家中“小而美”的代表。

综合成本率偏高、投资收益不突出或是“不赚钱”的主要原因。三家机构中,仅鑫安保险综合成本率控制最好,今年一季度仅为96.11%。而安盛天平则常年超过100%。众诚保险虽也高于100%但基本逐年下降。而投资收益上,三家的分化更明显。其中鑫安保险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0.01%;众诚保险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保持在3.75%;安盛天平近三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维持在3.84%……

1

规模效应不再 保费越高净利越低

近5年以来,“保险业务收入规模越大,净利润越低”是这三家所呈现的差异。安盛天平是这三家中保险业务收入规模最大的,也是亏损最多的机构。众诚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规模位居第二,除2023年净利润亏损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但是每年的净利润却全部低于1亿元。鑫安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收入规模最小,却是“最能赚”的机构。

过去五年,安盛天平的保险业务收入起起伏伏,不仅今年一季度出现同比下降,而且2023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已低于2019年数值。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安盛天平的保险业务收入为,15.42亿元同比下降10.27%。2019年至2023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69.15亿元、74.18亿元、59.44亿元、60.75亿元、65.35亿元。

众诚保险则较为稳健,其保险业务收入几年来均实现正增长。今年一季度众诚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为7.56亿元,同比增长12.9%。2019年至2023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18.46亿元、20.12亿元、24.3亿元、28.28亿元、33.35亿元。

而鑫安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不仅少,亦是出现不稳定的波动。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为1.64亿元,同比下降36.64%。2019年至2023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8.64亿元、8.42亿元、8.25亿元、8.97亿元、9.51亿元。

净利润层面,保险业务收入与盈利情况成反比。五年以来,安盛天平净利润均为负值,且累计亏损超8亿。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0.9亿元、-1.97亿元、-2.67亿元、-1.5亿元、-1.29亿元、-0.17亿元。

同一时期里,众诚保险仅2023年亏损,其余四年均实现盈利,但是每年盈利均不超1亿元。具体来看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27亿元、0.51亿元、0.44亿元、-0.63亿元、0.04亿元。

同众诚保险一样,鑫安保险也仅在2023年亏损,其余年份均为盈利。此外, 鑫安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规模虽然小,但是净利润确实三家中最高的,堪称“小而美”的代表。 具体来看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1.24亿元、1.28亿元、0.35亿元、-1.46亿元、0.07亿元。

2

天平、众诚综合成本率高于100%鑫安三年投资收益率仅为0.01%

一般而言,财险机构的净利润来源,主要是靠成本控制及投资收益的双轮驱动。

安盛天平在投资收益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高企的综合成本率成为制约其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众诚保险的综合成本率虽略低于安盛天平,却也徘徊在100%上下徘徊,然而其投资收益表现亮眼,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净利润。鑫安保险则走的是另一番路径,几乎不依赖投资收益,而是全凭借成本控制实现盈利。

对于安盛天平在过去五年间亏损达8亿的情况,我们首先审视其综合成本率。在过去两年中,其综合成本率一直未能低于100%。具体而言,今年一季度的综合成本率达到了104.80%。进一步观察,2023年累计综合成本率为107.45%,而2022年的累计综合成本率则为108.04%,均显示出较高的成本水平。

再转向投资收益率,安盛天平近三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维持在3.84%,同时其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4.12%。这一投资水平虽属中等偏上,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成本控制和投资策略,以实现盈利。

众诚保险在投资收益和成本控制的共同作用下,常年“压线式”盈利。今年一季度综合成本率99.35%。2023年累计综合成本率为104.34%、2022年累计综合成本率为102.29%。此外,在投资收益方面,众诚保险表现平稳,虽然未出现显著的亮眼表现,但亦无显著不良波动,其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 3.75%、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 1.55%。

观察”小而美”的典型企业鑫安保险,其在今年一季度的综合成本率表现突出,达到了96.11%,这一数据甚至低于业界”老三家”的水平。然而,在其2023年的累计综合成本率上,数值却异常偏高,达到了124.87%。反观2022年,其累计综合成本率仅为86.66%,显示出明显的波动。在投资收益方面,鑫安保险的表现更为引人注目,其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仅为0.01%,而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也仅为0.07%,几乎可以视为投资收益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众诚保险和鑫安保险均在2023年亏损,而当年综合成本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业内人士分析是自然灾害导致赔付支出增加所致。

3

多家机构“跨界”入局车险市场现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近期,多家机构入局车险市场,车险竞争俨然进入白热化新阶段……

6月18日,比亚迪保险开通自主投保,部分其他品牌也可参保。比亚迪保险官微显示,该公司已开启投保入口,车主在公众号上即可自主选购投保。目前可选地区包括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陕西等7个省份,其他省份预计会随着审批通过陆续放开。官微投保入口目前仅支持9座以下非营运类私家车投保。

几乎同一时间,合众财险与吉利汽车就车险服务达成战略合作。合众财险官网发布信息披露公告指出,2024年6月3日,该公司与吉利汽车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为吉利汽车提供车险及财产保险服务,收取保险保费,合作有效期为三年,协议有效期内合计交易金额预估不超过 1亿元。

在此之前,中国太保于6月12日正式入股智己汽车,成为第七大股东。公开资料显示,智己汽车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中国银行旗下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宁德时代旗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以及中国太保、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等多位股东,此前间接持股的上汽集团、张江高科也直接入股持有部分股份。同时,该公司注册资本由约108.5亿人民币增至约137.7亿人民币。中国太保是其28家股东中唯一一家保险机构,为其第七大股东。

一系列动作表明,车险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于这三家专业车险机构来说,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It doesn't matter how slow you are, as long as you're determined to get there, you'll get there.
不管你有多慢,都不要紧,只要你有决心,你最终都会到达想去的地方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