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GLP-1的时代。
近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三笔GLP-1交易相继达成,涉及金额超44亿美元。先是默沙东引进翰森制药的小分子GLP-1RA HS-10535,紧接着箕星药业从闻泰医药引进口服小分子GLP-1RA CX11的全球(除大中华区外)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近日海外Biotech公司Verdiva Bio引进了先为达生物每周一次口服伊诺格鲁肽的权益。
在这些交易中,一个显著的趋势引人注目——GLP-1药物的口服剂型成为药企竞相争夺的焦点。无论是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还是老牌制药巨头,都纷纷将研发资源向口服GLP-1药物倾斜,一场围绕口服剂型的激烈竞争已然拉开序幕。
图片来源:摄图网
优势尽显
目前主流的GLP-1药物以注射剂为主,注射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时间、地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用药依从性较差。而口服剂型用药更加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从生产成本来看,大分子多肽药物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借助生物发酵技术、复杂的蛋白质纯化工艺以及严苛的冷链运输和储存条件,从原料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蛋白质的提取和精制,以及成品的包装和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
诺和诺德和礼来作为GLP-1药物的头部企业,一直深受生产和供应限制的困扰。为了解决GLP-1药物的供应问题,诺和诺德不惜重金收购生产工厂同时自建场地来提高造血能力。2024年2月,诺和诺德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DMO巨头Catalent,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诺和诺德将以110亿美元收购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三个灌装工厂。礼来的替尔泊肽自上市两年以来,一直在FDA的短缺药品清单上,尤其减肥适应症获批后更是供不应求,直到2024年12月FDA才证实礼来替尔泊肽的短缺问题得以解决。
反观小分子GLP-1药物,其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大规模制备,生产工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大幅提高药企的产能供应能力。这一巨大的成本优势使得小分子GLP-1药物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强大的“价格武器”,有望吸引更多患者受益于GLP-1药物治疗,进而对整个GLP-1药物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塑市场的竞争态势。
从临床数据来看,多家药企的临床研究数据为口服GLP-1药物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支撑。
目前仅有一款口服GLP-1RA获批,为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片。2024年1月司美格鲁肽片剂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糖尿病。诺和诺德借助“SNAC吸收促进剂”创新技术制备而成的司美格鲁肽片剂将司美格鲁肽分子生物利用度提高约100倍。口服司美格鲁肽也展示了良好的减重效果。OASIS 1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口服50mg司美格鲁肽可使超重或肥胖患者体重大幅度下降,治疗68周后,患者体重平均下降15.1%,实现减重≥5%的患者比例高达85%。
礼来公司小分子GLP-1RA Orforglipron在2期临床试验中,针对肥胖患者的第26周主要终点评估中,Orforglipron组在所有剂量下均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剂量依赖性体重减轻,减重范围为8.6%~12.6%,安慰剂组仅为2.0%。用药36周后所有剂量的受试者体重持续下降,减重范围为9.4%~14.7%,而安慰剂组仅减少2.3%。Orforglipron的降糖效果同样显著,经过26周的治疗后,45mg组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降幅达到2.1%。
共性难题
尽管如此,小分子GLP-1药物的研发并非坦途,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共性难题。
2024年,辉瑞放弃决定放弃GLP-1小分子Lotiglipron的继续开发,核心原因在于其安全性问题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款药物在2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这一关键指标的异常波动,无疑是对肝脏安全的严重警示。紧接着在2024年12月,另一款GLP-1小分子Danuglipron的2b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尽管该药物在减重方面达到了主要终点,然而高达73%的患者出现恶心、47%的患者呕吐、25%的患者腹泻,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超50%的停药比例更是令人咋舌。Danuglipron在安全性与耐受性上的巨大缺陷,也使得辉瑞不得不调整研发策略,也让同行深刻认识到安全性问题的严峻性。
与多肽类GLP-1药物相比,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人工从头设计合成的,并非内源性物质,小分子在人体复杂环境中的代谢过程、与各类受体的相互作用难以精准预测,这就使得小分子GLP-1药物更容易产生安全性问题。以肝脏毒性为例,部分小分子GLP-1药物可能干扰肝脏正常的代谢通路,影响肝细胞的功能。而在胃肠道方面,由于小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可能过度刺激胃肠道受体,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些不确定性都构成了其安全性障碍。
面对小分子GLP-1药物的安全性困境,业界也在寻找破局之道。例如设计以GLP-1为核心的多靶点药物,胃抑制肽受体(GIP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胰淀素(Amyli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R)等靶点是与GLP-1联合的主要靶点。与单一的GLP-1RA相比,多靶点药物能实现更高的治疗潜力,在葡萄糖控制及减重方面效果更显著。
Viking Therapeutics的VK-2735和翰森制药的HS-20094均是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VK-2735片剂的临床1期数据显示,治疗28天后(剂量高达100毫克),VK2735治疗组受试者平均体重从基线开始呈剂量依赖性下降,降幅高达8.2%。同时,口服VK2735还表现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观察到的大多数(99%)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大多数(90%)报告为轻度。目前该口服片剂已经启动针对肥胖症的临床2期研究。
另外,有些企业也在尝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GLP-1小分子药物,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优化分子结构,尽可能降低脱靶效应,减少对非目标器官的潜在损害。MDR-001项目就是代表之一,该品种是由德睿智药借助AI平台制造的化药口服GLP-1RA小分子,已进入针对肥胖症的临床2b期研究。
巨头逐鹿
在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这一充满潜力的领域,一场激烈的研发竞赛已然拉开帷幕。根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用于减重适应症的小分子GLP-1药物达十多款,阿斯利康、礼来等巨头纷纷入局。
礼来作为GLP-1赛道的领军者之一,其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一马当先,目前已处于临床3期研究阶段。这款药物可与GLP-1R受体的多个区域位置结合,这一特殊结合带来潜在更佳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效果,并带来后续生理化作用。目前,Orforglipron多个3期临床已启动,有望成为首个商业化的减重口服GLP-1小分子药物。
罗氏在2023年12月豪掷31亿美元收购Carmot Therapeutics,强势切入GLP-1赛道。旗下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CT-996在1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治疗四周后,CT-996治疗组的体重显著降低7.3%,而安慰剂组体重减轻仅1.2%。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力支撑了其每日口服一次的给药方案,且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意外风险信号。
在经历了GCGR/GLP-1R双重激动剂Cotadutide等产品的研发波折后,一方面阿斯利康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同机制药物AZD9550,另一方面通过与诚益生物达成合作,引入口服GLP-1R激动剂ECC5004来探索该GLP-1药物在心血管领域的治疗潜力。阿斯利康支付1.85亿美元预付款,18.2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根据阿斯利康公布的AZD5004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中进行的1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显示,患者是否伴随食物服用AZD5004均不会影响它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接受剂量为50mg的AZD5004治疗的患者中,4周后患者体重与基线相比降低5.8%。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等指标也有所下降。这款每日一次的在研GLP-1小分子药物有望借助阿斯利康强大的研发与商业化能力,实现快速突破。
图片来源:德邦证券
纵观全球小分子GLP-1药物赛道,大多数布局来自国内药企。恒瑞医药的HRS-7535处于3期临床,华东医药的口服减肥药HDM1002片、信立泰的SAL0112处于临床2期,海思科、一品红等处于临床1期。
歌礼制药布局的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也可每日一次口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美国1期临床试验顶线数据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公布。
MDR-001是德睿智药利用自研AI制药平台辅助设计的一款口服小分GLP-1RA管线。MDR-001既保留了β-arrestin招募带来的胰岛细胞修复和保护功能,又避免了β-arrestin 1招募带来的胰岛素分泌受限和介导的内吞脱敏。目前正在开展2b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在服用MDR-001片12周后,MDR-001组平均体重下降了9.0%(安慰剂2.1%)。同时,MDR-001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近年来,多个国产GLP-1小分子口服药通过授权出海,加入全球战局。
2025年1月10日,先为达生物授予Verdiva在大中华区和韩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包括每周一次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口服伊诺格鲁肽在内产品组合的独家权利。
2024年12月23日,箕星药业宣布从闻泰医药引进口服小分子GLP-1 RA CX11的全球(除大中华区外)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据公开资料,CX11在减重方面展现出非常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与耐受性表现良好,完全具备成为同类最佳口服小分子GLP-1RA的潜力。目前,在中国已启动针对肥胖症和超重患者的注册性3期临床研究。
2024年12月18日,默沙东与翰森制药宣布,双方已就在研的临床前口服小分子GLP-1RA HS-10535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翰森制药将获得1.12亿美元的首付款,最高19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特许权使用费。
2024年5月,恒瑞医药在通过NewCo的方式,将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口服小分子GLP-1RA)、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HRS-7535片正在开展针对肥胖症的临床3期临床研究。
结语
近年来,GLP-1药物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成为医药领域最具潜力的“黄金赛道”之一。
口服GLP-1药物研发领域既充满无限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全球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持续攀升,人们对高效、便捷治疗药物的需求愈发迫切,这为口服GLP-1药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更多药企投身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这一细分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
2、德邦研究所
来源:药智网/白纸扇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 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