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大“惊奇” 今年诺贝尔奖看头十足
惊奇1
诺贝尔化学奖被跨界抢走
诺贝尔奖创立者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一名化学家,曾发明硝化甘油炸药。按照他的遗嘱,诺贝尔化学奖旨在颁给化学方面有重要发现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但如今的诺贝尔化学奖被不少科学家调侃为“诺贝尔理科综合奖”,因为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甚至农学等领域研究成果,都获得过这一奖项。继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物理学家之后,今年这个奖又被三位生物学家抢走。10月3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生物化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美国科学家乔治·史密斯、英国生物化学家格雷戈里·温特获奖。
生物学家获化学奖
在官方推特上,诺贝尔奖委员会阐述了其颁奖理由:
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所开发的方法现在正在国际上推广,以促成更环保的化学工业,生产新的材料,制造可持续生物燃料,并减轻疾病和拯救生命。
弗朗西斯·阿诺德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演化,这些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通过定向演化产生的酶用于制造从生物燃料到药物的所有物质;乔治·史密斯开发了一种称为“噬菌体展示”的方法,其中噬菌体(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可用于新蛋白质的演化;格雷戈里·温特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来生产新的药物,如今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产生了可以中和毒素、抵抗自身免疫疾病和治愈转移性癌症的抗体。
自1901年至2018年,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研究成果都曾斩获化学奖,因此诺贝尔化学奖也被戏称为“诺贝尔理综奖”。例如在2017年,来自瑞士、美国和英国的三位生物物理学家凭借在冷冻电子显微术领域的贡献而斩获诺贝尔化学奖。维基百科列出的1900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的名单,其中有13次颁给物理学家。
跨界获奖层出不穷
频频来抢化学风头的还有生物学。自1990年以来,有16次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唯一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便是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尔。他在1958年凭借开创蛋白质测序领域,测定胰岛素氨基酸序列而首次获奖,之后在1980年因发明测定DNA序列方法梅开二度。
更让不少化学家尴尬的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中居然还有数学家——199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物理学家瓦尔特·科恩和英国数学家约翰·波普,并向人们展示了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取得的重大成果。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统计,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平均获奖年龄为58岁。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化学奖得主,是时年35岁的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他和妻子,即居里夫人的女儿,因为发现人工放射性而共同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外,居里夫人也曾因为发现钋和镭获得过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迄今为止,共有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拿过不止一次诺贝尔奖。除了两次斩获化学奖的桑格尔、获得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美国化学家鲍林则将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收入囊中。前者的获奖成果是化学键研究,而后者则是为了表彰鲍林在1950年代积极反对把科研成果用于战争,特别是反对核战争。
惊奇2
诺贝尔文学奖宣布停摆
近期各种诺贝尔奖的陆续颁出,引来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但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缺席了,且缺席理由并不怎么光彩。2018年,让-克洛德·阿尔诺,一位摄影师,同时也是瑞典文化界权势人物,被指控侵犯10余名女性,而他的妻子正是瑞典文学院院士,而且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阿尔诺不仅坏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声誉,还涉嫌泄露获奖名单,诺贝尔文学奖宣告停摆,明年是否恢复,也无人知晓。
是不是有暗箱操作?
缺了诺贝尔文学奖,确实让我们产生了些许不习惯,但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平心而论,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这些年来屡受质疑。比方说,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是怎么出炉的?
多年来,瑞典学院从未公布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流程,这点一直受到批评。根据公开资料,每年9月全球数百位文学教授以及往届得主会受邀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在确定提名之后,5位院士将组成提名委员会,并选出5名最终候选人。接着,委员会将共同阅读5位候选人的作品并做出最后决定。根据规定,每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资料都会被封存50年。也就是说,尽管大家每年都热衷于猜测村上春树会不会获奖,可就连他到底有没有入围,我们在有生之年也未必能看到。
莫言的获奖,证明了中国文学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但就像他在多个场合所表示的,中国还有许多和他一样优秀的作家。或许是因为翻译问题,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他们还未能被世界所熟知。如此一来,如果若干年后,有证据表明,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内定”的游戏,谁该为我们被欺骗的感情负责?
评奖依照什么标准?
虽然诺贝尔化学奖相关介绍会让我们感到一头雾水,但相信没有多少人敢于站出来质疑获奖者。原因很简单,科学上自有一套严格的检验标准,岂是我等凡人胆敢造次的领域?可文学,那就不好说了。
早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倾向于“理想主义”,这既与诺贝尔本人的宗教信仰有关,也因为诺贝尔奖自带的特性。可这样一来,托尔斯泰、易卜生等关注现实的作家就吃了亏。近年来,后期评委倾向于将“理想主义”理解为“能影响的人越多越好”,因而优先关注影响力大、销量大的作家。这倒也不难理解,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诺贝尔文学奖自身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如何更好地推广自身,推广文学,自然是一个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鲍勃·迪伦获奖了。与其说他的文学造诣如何深厚,倒不如说,他涉足多个文化领域,足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但反过来说,获奖者的日趋多样性,也在证明纯文学的式微。
惊奇3
女科学家半世纪后再获物理学奖
压在女性科学家头顶的“玻璃天花板”终有被顶破的一天。10月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名单出炉。因为找到了生成高强度超短光脉冲办法,加拿大的唐娜·斯特里克兰和法国的热拉尔·穆鲁共同摘得了9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一半。
半世纪来首位
唐娜因此成为过去55年来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也是历史上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女科学家。10月3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弗朗西斯·阿诺德因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成为该领域第五位女性。
1901年至今,累计获诺贝尔奖的男性总数已达800多人次,然而,即便将文学、和平等非自然科学奖项都算上,女性也仅有50人次、49人获奖,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女性则更少,仅有19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何以对女性如此“吝啬”?
长期以来,女性因种种原因,攻读和深造自然科学专业的人数要少于男性。尽管近年来这种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但这种改善是近年来才明显提速的,而女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完成学业、获得高等学位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也远低于男性。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存在针对女性科学家的“玻璃天花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当今在全球自然科学领域,女性研究人员占比仅有28%。很显然,过小的女性自然科学工作者基数,严重制约了女性自然科学家摘取诺贝尔奖项的机会。
克服更多困难
此外,女性自然科学研究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得不克服较男性同行更多的困难。即便唯一的女性诺贝尔奖双料获奖者居里夫人,在其生涯中也屡屡因性别等因素影响而遭“另眼相看”。多位女性获奖者都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和男性同行同样的进取机会。
女性自然科学研究者的成就有时会仅仅因为性别关系而得不到公正评价。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曾公开表示,占自然科学专业研究者比例28%的女性自然科学奖,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获奖者中仅占3%不到,“这绝对不是一个公平的评价”。
当然,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和接受自然科学高等教育比例的稳步上升,压在女性自然科学家头顶的“玻璃天花板”终有被顶破的一天,而女性自然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和贡献,也终将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方面得到应有的体现。
相关
花落谁家?诺贝尔奖出炉过程全解析
诺贝尔奖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
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这项被其涵盖的各领域都视作最高荣誉的奖项,在学术界有着崇高的地位。
提名
为实行遗嘱的条款而设立的诺贝尔基金会,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实际的管理者,并为颁奖机构的联合管理机构,但不参与奖的审议或决定,其审议完全由上述4个机构负责。
评选获奖人的工作是在颁奖的上一年初秋开始的,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照诺贝尔奖章程提出候选人的机构发出请柬。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自己提名者无入选资格。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项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书面通知有关的委员会。
评选
从每年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中,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必要时委员会可邀请任何国家的有关专家参与评选,在9—10月间,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颁奖机构,颁奖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
委员会的推荐,通常是要遵循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奖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却可在死后授予,奖一经评定,即不能因有反对意见而予以推翻。对于某一候选人的官方支持,无论是外交上的或政治上的,均与评奖无关,因为该颁奖机构是与国家无关的。
奖励
诺贝尔奖得主能够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金质奖章由手工制作,镀有24克黄金,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和他的生卒年份,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也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作品。
奖金数额视诺贝尔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由于诺贝尔基金会所得纯收入每年有所不同,因此每年的每项奖金数额也就各不相同。据计算,诺贝尔奖的奖金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从最初的每项约3万美元,到20世纪60年代的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美元,近年来已超过百万美元。2014年,诺贝尔奖的总奖金为800万美元。
纪录
从1901年到2014年,诺贝尔奖共计颁发567项,共授予了889位获奖者。其中最年轻的获奖者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年17岁的马拉拉,而最年长的获奖者则是20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当时已经90岁的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获奖结果会在宣布前几分钟电话通知获奖者,这种电话通常是突如其来,许多人都毫无准备。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夏德·恩斯特当时正在飞越太平洋的飞机上,机长接到电话转告了他。
另外,在历届诺贝尔非文学类奖项得主中,共有8位华人,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特例
一笔奖金,或者完全发给一个人,或者最多在两种成果之间平分,或者由两个或更多人(实际上从未多于三人)联合分享,有时一笔奖金要保留到下一年度颁发;如果下一年仍不颁发奖金,则退回基金会,当出现奖金既不颁发,也不保留的情况时,也要退回基金会。
如果在规定日期以前获奖者拒受或未能领取奖金时,则奖金退回基金会。曾有过拒受奖金及政府禁止本国人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然而获奖人仍被列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注明“拒受奖金”字样,拒受奖的动机可能互不相同,但真正的理由大都是外界的压力。例如,希特勒于1937年颁布的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不论何种原因过期不领,已拒受者在说明其情况并提出申请时,可领取诺贝尔金质奖章和奖状,但不能领取奖金。
领奖
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为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获奖者通常亲自去受奖。
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旦被确定下来,马上就用电报通知本人,不过在大多数场合,获奖者是从收音机或电视里得知获奖消息的。获奖者名单在每年的10月中旬公布,授奖仪式于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出席大会并授奖。授奖仪式后,还要在市政大厅举行晚宴和舞会。诺贝尔和平奖的仪式比较简单,也是和其他奖在同一时间在挪威的奥斯陆大学的讲演厅中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授奖仪式上接受奖状、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还要在晚宴上作3分钟的即席演讲。
争议
科学奖和医学奖已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因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
诺贝尔曾在遗嘱中强调:“不分国籍、肤色以及宗教信仰,必须要把奖金授予那些最合格的获奖者。”因此,由各奖的诺贝尔委员会和全世界的主要大学等机构,还有著名专家、科学家独立自主地、秘密地推选出获奖候选人名单,最后的获奖者从这个名单中产生出来。评选诺贝尔文学奖据说有一些语言上的问题,需要法国国家文学院协助,而且那些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以及欧洲的王室成员,他们的意见都对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情况是每一位希望获奖的人所必须知道的。还有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是,你的研究成果要使非专业的人也能理解。
盘点历史“奇葩”得主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出炉,几乎每年的诺奖都会传来一些趣闻轶事。
最遗憾
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但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前3天。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那诺奖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诺奖来了,而你却在3天前离开了。
诺贝尔奖通常并不授予已故人士。由于评选委员会不知晓斯坦曼逝世,误向已故者授奖,诺贝尔基金会认为这种情况类同于获奖者在颁奖前逝世,因此决定不取消斯坦曼所获奖项。
最“省事”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来到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最巧合
中国有句古话叫“上错花轿嫁对郎”,那你见过“用错药治对病”的巧合吗?诺贝尔奖史上就有这样的巧合。
1934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医学工作者惠普尔、迈诺特和墨菲,表彰他们在发现用生牛肝可治愈恶性贫血事件上做的突出贡献。事实上,这三位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并非针对恶性贫血,而是缺铁性贫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作依然有成效。原来,牛肝中既富含缺铁性贫血所需要的铁,又富含恶性贫血所需要的维生素B12。
最“奇葩”
现代社会,手机无处不在。饭桌上、公交车上、厕所里,甚至睡觉,我们都要与手机相伴。你能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吗?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最“不情愿”
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在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早在1989年,他当时的妻子就已经预测到他会获得诺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妻子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这在当时的卢卡斯看来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奖,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尽管他极为不情愿。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南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