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京主打的是“4266”产业体系,即四大支柱产业、两个产业集群、六大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其中新兴产业中的生物医药大家都很熟悉,成绩也十分亮眼。

生物医药与大学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点,生物医药产业与高等院校息息相关,甚至整个生物医药创新的源头都在高校。高等院校通常是生物医药研究背后的核心力量,尤其在药物研发、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临床技术等领域。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都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非常前沿的技术创新以及科学发现。
而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反过来也为高等院校提供基础数据、临床反馈等。现实中存在的很多实际需求通过医院等途径传递到药企和高校,转而为相关研发团队提供明确的方向。如针对特定疾病的药物开发、疫苗生产、诊断试剂、新的诊疗手段等。企业资金支持还能推动高校的研究进展,可以说生物医药与高校是密不可分的联合共生体,药企与高校的合作案例比比皆是。

这也是很多医院的全名中都包含大学的原因,比如鼓楼医院的全名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大医院的全名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全名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等。

甚至有些研究院直接就是由大学、企业或开发区合作共建而来,比如南京医科大学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由南京医科大学和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南京显然拥有天然的研发优势。
在国外这样的联合也有很多,比如麻省总医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麻省眼耳医院等都是哈佛大学的附属医院。
南京与医药
据统计,2022年南京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总共有100.75万人,其中研究生就有19万人。另外在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凭人数排名里,南京也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46件,排名全国第三,南京的人口质量可见一斑。《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2023》排名中,南京在全球排名第6位。显然南京拥有非常成熟的从高教到研发再到转化的全流程科技落地方案。

事实证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南京高校才是南京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真正引擎,极度发达的高等教育正是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底气。

2024年4月南京大学和南京浦光生物就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同年7月中国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更是在南京成立,会上中国药科大学与上海医药、先声药业、人福药业、斯普瑞生物等四家医药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项目签约。
金陵药业近日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其目前正与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学府展开技术业务合作,这都是典型的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的案例。
江北与医药
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各个区域都有不错的发展,尤其是江北新区,其以生物医药谷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涵盖了创新药物研发、医疗器械生产、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

近日,基于对2023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形成的《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发布。
竞争力评价表中江苏园区占比较高,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园区都频频上榜。根据榜单所示,南京生物医药谷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8位,同时在榜单中的还有南京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位于江北的生物医药谷在南京的地位,妥妥的第一梯队。2024年,还成功举办了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南京)总决赛,全国的120个医疗器械创新项目汇聚于此。
园区内的很多企业在去年也都成绩亮眼,比如澄实生物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并就MRNA 技术分别与吉林特研生物、华威特生物达成两项兽用疫苗战略合作。

晶核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世和基因与华大智造达成全球化战略合作,世和基因总部二期以及北美实验室正式启用;食气生化获千万元pre-A轮融资;朗博特完成B+轮融资;驯鹿生物针对重症肌无力自免适应症的CAR-T产品美国IND获批。
借助江北大道快速路和地铁S8号线,生物医药产业在江北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南北多点发力的局面。
尤其是北边一些的六合经开区,区位优势、交通元素和硬件水平都与生物医药谷十分接近,但综合运营成本却要低不少。

如今在各方面优质条件的促进下,逐渐聚集了一批生物医药类的企业。我大概统计了一下,数量还真不少,基本都聚集在地铁S8号线长芦站、化工园站、六合开发区站两侧的各类园区中。
比如投资10亿的东方基因医用检测仪器研发生产项目(南瑞生物科技)、多宁生物制药耗材及设备研发、生产项目等等。

老实说我还是挺意外的,毕竟在六合3+1产业布局中并不包含生物医药,但现实中六合在该领域的实力却不容小觑,着实有些低调。

而未来,六合生物医药方面的实力或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这就不得不提目前在建中的北沿江高铁了。
一方面六合与高新区通过这条铁路将获得超高效率的高铁沟通路径,另一方面整个江北,都将因为北站的建成获得独立且高效的对外交通途径,大大减少对于位于江南的南京站和南京南站的依赖,按照计划2027年就能实现。

当地企业的时间成本,与外界沟通成本都将得到大幅度缩减。同时因为大型交通枢纽的到来,整个江北的边缘感也将逐渐消除,这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江北,助力江北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应的各大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幅度提高。
合肥科生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已经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以肽为核心的生命分子发现、合成生产、结构优化、递送平台,主要瞄准肽发现及靶向递送,专注于为各大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公司独有的KPDS™平台(KS-V Peptide Discovery Services Platform)是国际领先的的多肽药物发现平台,我们致力于创新药物的高效和精准开发,以科生景肽专有KPDS技术为核心,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多肽发现服务,以灵活的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助力广大客户各类药物发现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应用探究,包括但并不限于疾病诊断及保健功能产品、多肽药物、核素偶联药物(RDC)、基于小分子的肽药物偶联物(PDC)和多功能肽偶联物等。中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cn/
英文官网地址:https://www.ks-vpeptide.com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ks-v-peptide/